為深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更好地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發揮課堂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作用,根據學校相關要求,國際教育于11月2日下午舉行了“培根鑄魂,啟智潤心”課程思政建設專題研討和學習活動。學院黨政領導、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師等參與了研討,會議由院長陶宇主持。
陶宇院長從育人與管理角度指出,專業課程是“本”,課程思政為“用”,課程思政建設應在方法、內容、模式上下功夫,挖掘各門課程中蘊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探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思路及亮點。我們要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目標要求和內容重點,從而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教師團隊要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中,努力提升自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學院層面要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組織實施與條件保障,建好課程思政“主戰場”。
國際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高水琴在會上強調,“課程思政”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希望全體教師能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立足專業特色,自覺把新思想、新理念、新發展融入到專業課程中,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塑造、能力培養”于一體的育人新路徑。尤其是黨員教師,要帶頭開展課程思政項目建設,促進黨建引領課程思政建設,推動基層黨建工作與學院中心工作的深入融合,實現組織育人和課程育人“雙線推進、一體融合”、黨建與立德樹人同頻共振。

研討會上,老師們積極發言,交流探討了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的方式方法和心得體會。郁元正、王鐵銘、查娟三位老師分別做了“三教改革譜新篇,鑄魂育人全浸潤”、“職場英語教材申報”、“物聯網思政建設思考”等課程思政交流發言,重點對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堂談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議。三位老師各擅勝場,展現出注重內涵式、跨專業、團隊式、高質量課程思政教學的面貌。

張偉中副院長在總結發言中指出,當代高校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方法、科學素養、科學精神的養成,并應結合國家的重大需求,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他要求全院教師應繼續深挖課程思政的內核、抽取課程思政元素、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做表率,實現教育教學中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會教師意猶未盡收獲頗豐,紛紛表示本次培訓研討為今后的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及與實施打開了思路,提供了很好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