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學校召開“智能制造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方案技術論證會。特邀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共7位智能制造領域專家,組成論證小組,對項目建設方案進行全方位論證。副校長王建林、省機電集團科教部部長沈永華,各建設單位負責人、各項目負責人及團隊核心成員、部分共建企業成員參加論證會。論證會由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凌云主持。

會上,王建林向各位專家表示熱烈歡迎和感謝,并簡要介紹了學校情況、項目背景及論證要求。王建林說,學校建校70周年以來, 始終以服務浙江制造業以及制造服務業為己任,致力于培養制造業以及制造服務業技能技術人才,致力于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隨著學校建設高水平職業技術大學進程的不斷推進,學校整體發展定位與智能制造技術發展前沿、產業轉型升級的匹配度有待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科研能力亟待加強?!爸悄苤圃靺f同創新中心”瞄準高端制造,以“未來工廠”為主線,建設若干個關鍵核心技術中心,構建企業“共建共管共享”有效機制,實現深度產教融合、校企協同,全面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通過創建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深入創新體制機制,促進教育鏈、產業鏈、人才鏈與創新鏈“四鏈協同”發展,逐步形成全國可推廣示范的樣板。
王建林從三個方面對中心工作提出要求。他指出,第一,在技術路線方面,中心的方案設計要緊扣前沿發展與未來趨勢,加強系統觀念,增強工程意識,要通盤考慮、系統謀劃,確??陕涞?、可實施;第二,在基礎能力方面,校企聯手打造協同創新聯合體,要充分統籌團隊人員結構、知識儲備,嚴格審查合作企業資質、建成后參與力度,要積極與行業龍頭企業、隱形冠軍企業等開展深度合作;第三,在投入產出方面,要重點關注成果質量、層次及效率等;第四,在政策和市場支撐方面,要遵循上級文件要求,并研究市場化運作后的管理配置。

會上,專家組聽取了“1+4”(即1個“未來工廠”+4個關鍵技術中心)建設方案的匯報,審閱了相關材料。專家組從中心建設的整體規劃、功能定位、技術路線、團隊條件、共建單位落實情況等多方面進行質詢和討論,并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專家組一致認為中心定位契合智能制造技術發展趨勢,一個“未來工廠”+若干個關鍵技術創新中心的布局,既能展現智能制造前沿技術和數字化轉型升級發展趨勢,引領裝備制造類職業教育發展,又能切實為科研團隊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提供有力支撐。專家組一致同意“未來工廠:航空復合材料數字化工廠”、“智能檢測與控制技術中心”、“未來增材制造技術聯合創新中心”和“低溫流體裝備研發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立項建設,并形成書面論證意見。

接下來,各技術中心建設團隊將充分吸收專家組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對接共建單位,優化團隊組成,細化建設內容,明確采購設備型號和具體參數,落實落細建設方案,有序推進智能制造協同創新中心整體建設,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助力制造業及制造服務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